7月2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科前沿技术”暑期学校全体学员在信息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参观主要以专家讲座和实地参观的形式为主。
上午8点40分,暑期学校全体学员冒雨列队步行前往计算所。9点,专家讲座在计算所一层报告厅正式开始,作报告的有计算所研究生部主任李琳、前瞻研究实验室王斌博士、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慧博士、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译组武成岗博士、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刘萍博士。
李琳在题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的主题讲座中,首先简单介绍了计算所的历史:计算所于1956年由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着手创办,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研制了中国第一个CPU芯片——龙芯1号,研发了大型计算机曙光系列,培养了第一个工学博士,创办了联想、曙光等著名企业;随后从科研工作、宗旨使命、培养模式、学科方向、学习环境等方面做了介绍。武成岗博士做了先进编译技术的讲座,以其幽默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吸引了全体学员认真聆听。武博士在为什么要编译、编译在现代计算机中的应用、实验室组成、研究内容、项目支持、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做了介绍。最后,武博士主要介绍了他的实验室的培养目标——培养基本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背后隐藏的能力。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具备了解当前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自己新发现的实现能力以及突破性思维能力。王斌博士介绍了前瞻研究实验室。前瞻研究实验室于2005年7月成立,包括跨媒体计算、生物信息学、分布式与云计算和虚拟现实四个部门。王博士简单介绍了生物信息学、虚拟现实和分布式与云计算三个部门,主要介绍了他来自的跨媒体计算部门,在多媒体计算、信息检索和大规模分布式三个方面做了讲解。董慧博士主要介绍了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萍博士对信息安全方向做了细致的讲解。
下午1点30分,专家讲座继续进行。下午讲座主要有卜东波博士的《算法:学习及研究》和山世光博士的《众里寻他千百度——生物识别及人脸识别》。卜东波博士从理论方法论高度讲解了与算法相关的从学习到研究的方法指导,提出自己的独到观点:探索发现证实是贡献,证伪亦是功劳,这便是本科学习和研究生研究的区别所在。接下来,卜博士就什么是方向、什么是问题、什么是形式化、什么是开题等十三个问题进行了讲解,结合形象的现实实例,把抽象的理论讲解得形象而具体,得到了在场师生的一致认同,全体成员给予热烈的掌声。山世光博士的报告,主要从人脸识别的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展开,结合形象的程序演示,讲解了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例如人脸检测、人脸三维成像、人脸识别之百度寻人计划、人脸五官轮廓描绘等,并就人脸识别的研究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介绍。
专家系列讲座结束后,全体学员分三组轮流参观了计算所的实验室——微处理器研究中心、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在微处理器研究中心,同学们亲身感受龙芯系列芯片的研制历程,聆听负责老师的详细解说。在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大家进入高性能机房参观,感受曙光大型机的震撼和气派。网络技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各个实验室,讲解了其主要研究的内容。
参观实验室结束后,全体学员参观了计算所科研楼一楼展厅历史长廊,通过一个个展板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计算所的发展历程,对这片圣地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聆听了计算所老师的讲座并参观了实验室,让学员们着实受益匪浅。在这里,他们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感受到了科学院不一样的人文气息和科学院人独特的思想和创意,让学员们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做科研。科研需要毅力,需要吃苦,需要求实,需要大胆,需要创新,需要牺牲精神。整个活动使得学员们对中科院计算所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对学员们开阔视野,培养科研兴趣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