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10:10-11:40,由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与科技政策系的叶中华教授主讲的“公共管理及其发展动态”讲座在人文楼第一教学楼阶梯教室举行,讲座由人文学院的胡志强教授主持进行。
叶中华教授的学术讲座围绕公共管理学的历史沿革,公共管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界定,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以及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进程这四点问题逐一展开讨论,从而在宏观上对公共管理这一新兴学科做出了系统的介绍并且有的放矢的进行了侧重的深入。
公共管理的历史沿革
叶中华自公共管理学科在国际历史和国内历史发展的两方面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形成做出了系统的概括和阐述。指出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当今社会的新公共管理之间的理论演进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在国外,公共管理学的最早前身萌芽于19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了《行政学研究》一文,从而揭开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序幕。随后,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由于受工商管理思想影响的“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从而使传统公共行政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从原有的政治学科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一种被大多是政府普遍接受的管理范式。然而到了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随着二战后的经济转变和政治学中行为主义的兴起,行政管理的公共价值及其与人类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在这些方面考虑的缺陷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质疑与批判。因此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新公共行政学作为一种新生理论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以美国德怀特·沃尔多针对此前盛行的官僚制政府理论的批判尤为著名,指出公共管理的研究仅局限在政府组织内部的局限与弊端;然而此时期的理论却并没有形成最终影响政府的行为范式,其在概念理论上的基础建构还相对薄弱。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倡以政策时间与行政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政策科学理论正式提出。它强调了实践与公平、知识与决策的统一关系,重视跨学科间的知识交流,从而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一种新的范式并逐渐广泛的被应用于政府不断变化的决策中。新公共管理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20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由英国首相撒切尔采取的一系列强硬政策改革有力的推进了政府私有化的改革,由原来重机构的行政目标转而转入到对政府项目、结果、效绩的考察。另一方面,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作为一个学科也经历了成立、发展,然而却在1952年由于错误的世界观影响而受到了中断,直到80年代的后期才重新恢复了学科地位开展研究。
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内容的界定
叶中华从公共管理的研究主体、客体、手段和对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研究的主体上,叶中华提出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作为管理国家公共事务主体的两大方面。其中作为非政府组织的NGO包括各种民间团体和民间自治组织。而公共管理研究的客体,则是泛指意义上的一切公共事务,包括国际公共事务、国家公共事务和地区间的公共事务三大方面。公共管理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政府公共政策的实施,国家财力的支持和以公务员为主的人力资源的综合整合运用运行来实现的。近几年我国的公共政策已逐步向向地方放权的行政政策转变,从而扩大了地方机制的灵活性,扭转了此前计划经济的弊端。财政支持为公共机制的运行提供了基本资金。而人力资源则是行政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公共行政所管理的对象上,包括基础模板和智能模板两大方面,他们分别强调了公共管理对于实施主体、运行机制和对公共职能领域的不同侧重,从而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矩阵式的研究内容。
公共管理发展的国际经验
在这一部分里,叶中华侧重以美国为例,深入剖析了美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起源、研究目的以及公共管理的教育目的、学科观念和课程设置等等。在美国社会早期,经济发展无序和政府腐败现象的泛滥是导致19世纪末的改革开放的主要原因,人们迫切的希望通过这些领域问题的解决为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一个更具约束力的范式。并试图将公共管理从混乱狭隘的经验主义现状中解救出来,使之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在讲座中,叶教授向同学们指出了公共管理进行教育的目的,即对于培养专职管理人才,为公共事务的组织和运行更好服务的强调。注重社会实践和公共管理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承担成为了构建公共管理学中重要的学科观念。而具体到美国公共管理的课程设置,则强调对于通识类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多方面传授。这些都将作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借鉴,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服务。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进程
在讲座的最后,叶中华对我国公共管理发展和传承的做出了简要的说明,并对公共管理专业所涉及的二级学科进行了详细介绍。公共管理二级学科包括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和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政策、非营利组织、公共财政、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等等。据悉,目前全国每年有近四十所高校获取行政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三百多所高校培养行政管理本科生。随后,叶教授提出了行政管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学科基本理论与应用实务、普适性知识与本土性知识、政治主义倾向与管理主义倾向。为此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透过此次讲座不难看出,叶中华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后辈学子们的深深希望——在公共管理的这片新领域,还有大量的地方可以并且需要有所作为,只要对祖国的建设事业怀有激情,便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公共行政管理的问题思考。本次人文学院通过举办这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讲座,使学员们在公共事务的研究理论上受益量多,提高了作为优秀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使命感,拓宽了学生们对于相关学科的前沿视野,使更多了大学生对我国未来的公共管理事业加深了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