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导师,畅述未来——材料暑期学校举行导师见面会

  • 创建于 2011-08-01
  • 2558
 
导师见面会现场
材料学院教授为营员答疑解惑

 
    【新闻网讯 记者李克】2011年7月29日下午,研究生院玉泉路科研楼二楼会议厅为参加暑期学校的年轻大学生所充满。数位专业教授来到了现场,与同学们面对面进行交流。。
 
    记者随意选了一个座位坐下,和旁边兴致盎然的同学攀谈起来。
 
    提及将来的想法时,这位同学这样向记者说道。“肯定要读研,甚至要读博。”作为一名即将踏入大四的普通大学生,“我可能没有别人那么大的理想,说要在哪个方面做出巨大的事情。我觉得没那么大能力”“我只想在我学的领域内多学点东西,把学的东西应用上,找个对口的工作,创造出一些价值。”当谈及更进一步深造的时候,这位同学表示“当然有机会出国交流这些都可以,但让我现在树立那么大的理想,离我太远了。”
 
    对于记者的疑问“是否把读研究生的时间提前投入工作”,并强调了提前工作经验和人脉的重要性时,他表示“对这个社会说,这些东西分量会重一些。”犹豫着他继续补充道。“现在很多人不靠实力,但你没点技术活还是不好的,所以多学点没错。而且再说你现在坚持一点,专业就是你的强项;只有你专业学好了,才是你的优势。”
 
    考虑到将来读研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毕业是个问题。”他向记者讲述了读研的论文等方面的压力。“研究方向新的话容易发文章,但是目前就业很窄。研究方向传统的话很难出成果,但是就业门路很广。”“有的女生就不想学纯理论的,像我们学金属的也不想学别的。”
 
    “就是这样很现实很理想化的想法。”当记者指出这两个词本身是相互矛盾的时侯,这位同学讲道“我们觉得这两个词其实是统一的。”但他又说明“前提有两个,一个是有兴趣、另外一个是有能力。两个结合起来这一切就都实现了。”在将来的学术道路上“做的开心,又有能力;各方面顺手,也受欢迎。”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这位同学提到了选择中科院的原因,“我觉得现在大学各方面的教育、研究、行政都做得有问题,但是中科院做的比较好。高校是个很开放的环境,容易创新。但中科院虽然比较规范、比较严格,但是在某些方面从国家整体来说做的好。”记者追问其提出的“某些方面”时,同学犹豫了一下“至少中科院对学术的重视远远超过搞笑。一个老师招一个学生,不像高校一个老师带一大群。你看高校里多少研究生是‘打酱油’的。”
 
    尽管如此,这位同学坦承在见面会上“跟这些老师一句话都接不上。”“我们(专业)是传统的金属材料。”“老师做的都是很新的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我是不行,没做过的东西,我就不会”
 
 
    会后,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教授、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暑期学校校长刘丰珍老师。
 
    记者:从刘老师您的角度,对这一届暑期学校的同学有什么看法,从整体上有什么感觉?
 
    刘老师:感觉很不错。我们一开始招收学生是200多人,从里面选了104人,报道了97人,差不多是1:2的比例。
 
    当时选的时候就是根据材料、成绩、参加的各种活动和是否班干部、是否得奖学金等来选的,因此选出来的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很不错的,来了之后提的各种要求也很主动遵守。他们对活动都非常积极的参与,晚上还有一个文艺表演,节目多得不得了,很多人争着往前上。当然个别的有不同情况,但是极少。
 
    记者:刚刚刘老师您也参加了材料学院的导师见面会,请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主要在哪些方面呢?
 
    刘老师:第一个关注的是老师的研究方向,第二个就是会关注保送的情况。还有很(受到)关心的是到这里之后他们的“出路在哪里”、“从事什么方向”、“是出国还是去工作”。
 
    记者:但是在会前发的材料中已经介绍过每个老师的详情了,请问您能再详细介绍一下么?
 
    刘老师:研究方向每个老师写的都比较简单。同学们会问一些很详细的,比如具体项目、成果。“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这是同学们首要最关心的。
 
    保送的话,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学校或者班级的前几名,有报送的资格,在这里很多人都很想到科学院读研究生。我们现在自己不能确定的事情,就是同时很多人会参加一些所里的暑期学校。(其他所里的暑期学校)基本上就是一个面试,而对面试通过的同学,所里面就会发一个接收函。只要能够拿到学校的保送资格就可以不需要复试直接来读研究生。因此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承诺(推研)这个事情。
 
    记者:这一批同学很多都是社会上所称的“90后”,评价有比较大的分歧,请问您怎么看待他们。
 
    刘老师:大多数还是挺好的,这里90多个其中90以上都很好。目前感觉极个别是有这种情况。这一波学生还不错。这种情况不是很明显。其他学生特别配合,而且非常积极主动。有些事情互相帮助。
 
    从昨天彩排节目中看到大家都很有秩序,很听话。班长通知参加彩排的同学们集合时,当时也有些同学觉得被误导了抱怨了一下。大多数整体来说是不错的。
 
    我记得他们在(访问纳米中心)上车的时候,一拨人坐在这个车上,另一拨人坐在那个车上。(一个同学)过去的时候就嘱咐那边的人“点清楚人数”,非常负责任。
 
    记者:那请问老师,您认为什么样的学生会引发您的兴趣呢?
 
    刘老师:第一个我们最重视的是他们的“责任心”,办事是不是踏实。这一点在跟人接触的过程中就能够看出来。第二个就是他们的基础,学习方面的基础。是不是比较灵活?是不是死读书的?死读书的同学的话,一问比较灵活的问题就答不出来了。深一点的问题、广一点的问题,灵活的同学都能答出来,也不会乱回答。第一个是脚踏实地,第二个是基础好一点。
 
    当然也不能够太死板,最好能有一些创新。但是在刚刚开始读硕士的时候,跟着老师干活,很难说有什么创新性,需要慢慢打好基础。
 
    记者:暑期学校中有同学反映过一些问题,比如讲座过于专业、或者知识过于广泛、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请问老师怎么看待?
 
    刘老师:我觉得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请的是所里面的一些老师,很多都是处于研究前沿的。(他们)和本科生的交流很少。
 
    说实在不清楚(暑期学校的营员)他们哪方面知识比较好,哪方面知识比较欠缺。但是我们希望这些前沿的东西能使这些学生脑子里有一些印象,在将来进行研究的时候会有帮助。对材料学院来说涵盖了材料和光学两个大学科,确实我们本身组织这个活动也比较困难。我们涉及到12个所,有材料专业、有光学专业,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招学生的时候考虑到两方面(因此两方面)都要招,但专业不一样的话就会很难理解。以后再办的时候(专业)集中一些,可能会好一些。
 
    记者:最后请问老师,您认为这届暑期学校成功么?是否会举办下一届暑期学校?
 
    刘老师:之后会不会再举行由学校说了算。我认为这次学校还是很成功的。
 
 
    (稿件以上内容均整理自记者速记,与被访者具体口述可能略有出入,不影响原意)
 
        
 
(责任编辑: 陈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