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国科学院“生命梦想之旅”大学生暑期学校的全体学员在生命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红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国家动物博物馆,从微观到宏观感受生命的伟大。
参观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上午8:00,学员们乘坐校车走前往位于位于朝阳区安定门外大屯路的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参观学习。基因所的领导和老师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他们为学员们做了精彩的报告,带领学员参观基因组所的大型设备,使学员们大开眼界。
胡松年是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平台负责人,主要从事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他为学员们介绍中科院基因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该实验室处于基因组科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转化研究,三者的焦点之上,是基因组所核心的研究平台,技术平台。基因组所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上,秉承了新思考的理念性特点,始终坚持独立与创新;在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框架上秉承了新定式的理念性特点,发展自己特有的研究思路;在科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秉承了新境界的理念性特点,不间断地寻找科研的新对象,探索科研的新方法。这三个特点始终支撑着基因组所持续向前迈进,永不落伍。
基因组的研究主要是为了造福全人类,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基因组研究手段需要技术整合,对象是所有物种,这就决定了基因组所在基因组的研究上具有出规模化的特征。同时基因组研究需要学科内知识的累积,还需要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生物、数学、计算机和仪器分析,这些学科对应于基因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使得基因组研究无法继续进行。目前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层出不穷,这使得基因组研究始终保持着其特有的新颖性。基因组研究高度集中、具有时效性的投入,秉承实用性第一的原则,都是源于他们始终想着为人类造福。
大家心中会有一些疑问,既然基因组研究对人类这么有用,那它具体能做什么,已经取得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呢?胡松研究员解释到,目前基因组所以及对水稻,家猪、家蚕、家鸡的基因组做了测序,这些成果都发表在Nature或者Science这些国际前沿的期刊上。目前基因组测序都是从小到大,从集中测序到基因功能的研究,重点关注的是与人类相关的研究,例如食品,健康,和能源。这些领域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谜题有待揭开。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基因组数据产出国,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不断要求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发展。现在正是基因组研究的黄金时期,正需要大批研究人员的加入。加入基因组所,相信在这里每一位学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
胡松年研究员的报告,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整场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之后学员们纷纷就实验室人员配置、前沿热点以及目前该实验室的研究进展提出自己的疑问,研究员耐心得给予解答。
接着学员们分三队,分别由基因组所的三位导师带领参观介绍所里的科研设施情况。胡松年研究员带领第一小队参观了基因组所目前拥有的大型基因组测序设备,例如GS FLX 超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Solexa GA 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SOLID超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在讲解过程中,研究员针对这三种同类型测序设备做了对比说明,详细对比这些设备的优缺点,清晰明了,详细具体。他说,目前基因测序设备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向在单分子、细胞高通量测序的方向发展。将来每个人可能只需要1000美元或者更少的钱,就能对自己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同时测序设备很可能发展到如同优盘一般大小。学员们表示,花这一点钱,就能弄清楚自己的整个基因组序列,科学的力量真是让人难以想象,世上之事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胡松年研究员介绍仪器的过程中,谈及基因组所的学生。他表示这里的学生主要目的不在基因组测序,而在于研究基因组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所以这个专业既培养基因测序的能力,更培养基因数据分析的能力。关键的是,目前基因组测序以及基因组数据分析的领域的人才紧缺,从基因组所毕业硕士和博士,其出国率和就业率在中科院各所里总是遥遥领先。胡研究员的这番话,着实让有心致力于基因组研究的学员为之兴奋。起初许多学员对自己 将来打算研究的方向了解甚少,今天胡松研究员的一席话,让学员对这个研究领域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更加坚定学员们选择走科研的道路的决心。
北京基因组所的硕士生导师张兵,以及生物信息平台主管赵文明,分别带领第二、第三小队参观大型机和测序仪。两位老师给学员的讲解同样精彩,他们为学员们介绍了这些大型仪器的操作方法,具体的工作原理,学员们听后都表示受益匪浅。
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
接近饭点,学员们饥肠辘辘,结束了北京基因组所的参观和学习,天上下起了濛濛细雨,学员们做着校车来到北四环中路以北的大屯路北京国家动物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前,学员一起吃过午餐,开始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之所以选择让学员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是因为这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亚洲最大、研究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研究中心。它借鉴现代化博物馆的主题展示法,采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集中体现主题,引入4D动感影院等高科技视听设施,让深奥的科学哲理变得更加平易近人。这里悠闲静谧,不仅能汲取知识,还能感受生命的伟大。
一进博物馆大门,学员们首先被矗立在大门左边的一头高度约3.5米的亚洲象标本所吸引,温顺的大象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也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学员分成两组,一组先去观看(4D)电影,另一组自由参观。动物博物馆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由上海科技馆制作的原创4D动画电影《重返二叠纪》将学员带入那段恐龙还没有出现,地球还是两栖动物的天下,早期爬行类动物在生存竞争中繁衍生息的史前2.7亿年的二叠纪时代。4D电影效果逼真,身临其境,座椅还能产生下坠、震动、喷风、喷水的动作,使学员们在现实体会了平时生活中难以启及的天空飞翔,海底畅游,自由落体。学员们在尖叫声和笑声中度过了美好的20分钟。
体验完精彩刺激的4D电影,学员们开始参观动物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动物博物馆一共有三层展厅,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动物展示馆设有1个流动展厅、9个固定展厅(动物多样性与进化、无脊椎动物、鸟类、濒危动物、蝴蝶、昆虫、动物与人、动物所发展历程、精品)。这么多的展厅,学员表示不知道该从哪个展厅开始入手。
学员们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穿梭于各个展厅和展位。当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总会仔细阅读介绍内容,并拍照留念。这些造型逼真,可爱动人的动物,时时刻刻在唤醒人们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博物馆里的展厅各有特色,学员都看得认真仔细,流连忘返。地下一层影院门前设有小商品部,经营各种纪念品,例如蝴蝶标本、小昆虫塑化标本和动物科普图书。有些学员还为自己的朋友挑选了小礼物留作纪念。
此次组织暑期学校的学员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一在于培养学员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做为将来从事生命科学方向研究的学员们来说,有义务有责任学会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在丰富相关的动物知识的同时,提供学员们互相了解的机会,增强了集体意识。
中国动物博物馆融科学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为一体,使学员们在娱乐的同时,学到很多动物知识,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震撼,徜徉在动物博物馆,学员们流连忘返。
最后全体学员合影留念,为这一整天的参观和学习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