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适值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九十周年诞辰,民建中央、学术机构、风投界等社会各界将举办贯穿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成思危基金设立的"成思危全球奖"、"成思危教育奖"、"成思危社会企业奖"的历届获奖者、海内外知名学者及先生生前亲友纷纷提笔撰文,通过跨越地域与时空的缅怀文字,再现这位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奠基人、虚拟经济理论开创者的治学风范与家国情怀。
成思危基金特别策划"对话思想传承者"项目,将通过深度访谈素有"发展中国家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TWAS成思危经济科学奖得主,梳理成思危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遗产。自1月25日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官网、官方公众号和媒体平台将每双周发布纪念专稿,这些承载着学术记忆与社会思考的文章,最终将汇集成《成思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为后来者提供榜样的力量。
今日推出的纪念文章《烛照山河:成思危先生的赤子人生》,出自民建中央联络部原巡视员金德安之手。让我们共同品读这篇凝聚智慧与深情的纪念佳作,在追思先贤中奋进。
在历史的长河边,有些身影注定化作星辰。成思危先生便是这样一位智者,他用毕生光阴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响中谱写着独特的乐章。这位跨越海峡两岸、纵横四海的赤子,用智慧与热忱书写了属于中华民族的风骨传奇。
2003年那个南美初秋,厄瓜多尔国会大厦回荡着清晰的男中音。时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的成思危用流利的西班牙语,向议员们阐述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赢得了全体议员们的起立鼓掌。谁能想到,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竟是在出访的前一年67岁才开始自学他的第六门外语——西班牙语。当他在拉美的科研院校即兴哼唱起安第斯山脉的古老歌谣时,歌声穿越了种族的藩篱飞进聆听者的心田。这位智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鸿鹄之志从不受年龄束缚。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创建于1987年,来自数十个国家签余名政界、企业界和新闻机构的领袖,研讨世界经济的最重要场所。成主席曾六次受邀出席论坛,当他做主题演讲时每次都座无虚席,甚至走廊里也站满了人。2008年作为达沃斯中国委员会主席的他,在癌症大手术后不久便奔赴世界经济论坛。论坛的住宿条件十分简陋,房间只有20几平米,天气也冰冷刺骨,他裹着厚呢大衣,每天参加会议和对话近十场,议题涵盖经济、金融、环保、气候变化、抗饥饿到化学工业与管理等等。当我征求他是否愿意在题为“企业界在反腐败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讨论中作嘉宾发言时,他欣然同意:“中国的反腐决心和力度都很大,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做积极的宣传,同时也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在BBC电视台组织的“石油价格与世界经济”直播辩论会上,现场和电视机前有数万名观众,他的睿智、快速从容应对、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博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成主席的演讲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他对整个社会面临的众多复杂问题有深刻的理解,不仅对中国经济改革及发展有着深邃的远见,同时对于全球性的挑战也有着基于长期研究而得来的清晰的分析和独到的视角,他从来不用秘书写稿,从不讲套话大话官话,总是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讲真话献箴言。当然他用英语或当地语言脱稿演讲,也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我清楚的记得,当我提到成主席虽年事已高,但特别注重学习,能够紧跟形势关注热点时,时任论坛北京首席代表的Jurgens先生当即纠正我说,成先生是leading, 而不是following。
成主席多次应邀给外交部领导做经济报告。我陪同他出访的每一站,都有大使和总领事到飞机前迎接,并邀请他到使馆给他们讲解当时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帮助。他还利用出访,配合使馆接受外国媒体采访,介绍中国的改革成果,讲述中国故事。
2007年笔者陪同成主席会见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终身主席梅拉梅德
成主席非常重视民建的对外交往,提出“广交朋友,促进合作,扩大影响,稳步开拓”的十六字方针。他要求民建的干部和会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具备国际视野,民建也开启了会员出国培训的先河,为他们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牵线搭桥。他不止一次在与会员交流时,为他们如何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出谋划策,当听到他们在海外取得进步发展的消息时也由衷的为他们高兴。原民建中央外联委委员高纪凡,就是当年听从成主席的建议,开始投资光伏产业,后被选为中国首届光伏协会会长,他的企业已做到在全球名列前茅。
香江之畔总有温暖的记忆。他16岁瞒着家人离开香港回到大陆,投身新中国的建设,而从2000年起每年会应邀回到香港,在各大学和工商界举办的重要活动上演讲,解读世界和中国经济走势,及中央对港的工作精神。2008年他在香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的报告会上做主题演讲,原规模为100人,由于成主席的个人威望和影响力,实际听众超过400人。现场气氛友好而热烈,精彩的问答持续近2个小时。大家对成主席的精辟分析和前瞻性的看法都很认同,尤其欣赏他的坦率和一针见血的回应。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国两制”的逻辑与实践,原来最动人的爱国情怀,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
成主席从2005年起担任全国台湾问题研究会会长,长期致力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统一大业,对台湾问题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中央对台政策,对两岸的经济整合与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1998年,在他的推动下,民建中央与世新大学组织了海峡两岸经济论坛,持续了20多年。他每次都亲自参与年会主题讨论,为应对世界经济和两岸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成为民建继风险投资论坛、非公经济论坛之后的第三个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从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到阳明山的习习春风,他将两岸三地的心灵连接到一起。
2008年与成主席、吴建民大使在天津达沃斯
2008年成主席从领导岗位退下后,仍不辞辛劳,推动国际和港澳台的交流。因成主席的特殊身份,层层审批手续耗时,与境外各单位协调日程不易,我常因时间紧迫而焦虑。成主席却不止一次安慰我说,“你和联络部的同志已经非常努力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实在来不及我绝不责怪你们”。他从来没有严厉批评过身边的工作人员,如果他们犯了错,他总是和颜悦色地耐心指出。成主席每次出访归来,总是带给联络部的接站同志和司机巧克力,并不忘道一声辛苦!
2014年是成主席母亲萧宗让女士逝世50周年的日子,在烈日炎炎的9月,他与妹妹成嘉玲一行去到江西永新,给他们捐建的三所萧宗让小学的每名教职员工赠送一台手提电脑。当时成主席刚刚出院,加上一夜的火车劳顿,身体非常虚弱,但当地领导一再盛情邀请他利用午休时间参观新建成的沿河文化园区,当成主席走到陈列馆二楼时,他已经站不住了,以往一贯神采奕奕、健步如飞的他,竟然请我们替他搬一把椅子,并悄悄地掏出速效救心丸放到嘴里。我立即跑到市委领导那里,请求结束参观,成主席却向我招招手,轻声的说“人家准备好了,我还是再坚持一会。”下午在捐赠仪式上,当教职员工们从他有些颤抖的手中接过电脑时,相信能够体会到他那颗火热的心。
今年在世界读书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了“上下求索 其命维新——纪念成思危先生诞辰90周年的特藏展”。我从展览中再次看到他的一生,从年轻时起就是这样,不顾自己安危,满怀着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初心。这位不知疲倦的仁者,把自己燃成照亮他人前路的火炬。
他带领民建会员创立的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即使在他离世后仍不断地发展壮大。那些他曾指导过的青年才俊如今已成为国之栋梁,他留下的思想和实践,早已融入民建人与一代一代学生们的精神血脉。
斯人已逝十年,风骨犹存至今。从拉美高原到阿尔卑斯雪山,从香江之滨到东方明珠,成主席用脚步丈量着中华文明的经纬度,他不仅是连接东西方的金色纽带,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我们仿佛依然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海峡难隔鸿雁,岁月不改丹心。”
金德安
民建中央联络部原巡视员
2025年5月1日于北京
2005年笔者在民建办公室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