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适值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九十周年诞辰,民建中央、学术机构、风投界等社会各界将举办贯穿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成思危基金设立的"成思危全球奖"、"成思危教育奖"、"成思危社会企业奖"的历届获奖者、海内外知名学者及先生生前亲友纷纷提笔撰文,通过跨越地域与时空的缅怀文字,再现这位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奠基人、虚拟经济理论开创者的治学风范与家国情怀。
成思危基金特别策划"对话思想传承者"项目,将通过深度访谈素有"发展中国家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TWAS成思危经济科学奖得主,梳理成思危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遗产。自1月25日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官网、官方公众号和媒体平台将每双周发布纪念专稿,这些承载着学术记忆与社会思考的文章,最终将汇集成《成思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为后来者提供榜样的力量。
今日推出的纪念文章《春风翻开的扉页》,出自成思危先生之女,成思危基金理事长,跨媒介艺术家成卓之手。让我们共同品读这篇凝聚智慧与深情的纪念佳作,在追思先贤中奋进。
北京的春总是在那些被咖啡暖化的寒夜后悄然而至,又化作玻璃窗上的水痕,在清晨蒸发成一片朦胧。我立在窗前,仿佛又看到父亲高大的背影,看着几十年的光阴都凝在那件灰色呢大衣飞起的衣角里——他总在这样澄明的春日,大步踏入细碎的花影去工作。
他的红旗轿车碾过胡同的晨霜,开去人大常委会的楼下,阳光透过车窗在他肩头跳跃。我常趴在房间的玻璃上,望那抹挺拔的身影消失在转角处。暮色四合时,门廊的灯早早亮起,我总是家里第一个听到他那沉稳有力的脚步声,跑到门口,接过他沾着长安街梧桐絮的公文包。
一个周末,他一如既往地开始阅读之前新买的书籍,突然发现了我偷偷夹到书里的香山红叶,他对着阳光将它举起,说:"小妹你看,这叶脉多像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你知道吗,如何进一步畅通经济的毛细血管,已成为考验制度创新能力和治理效能的关键命题。”后来我意识到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他的这种“市场经济毛细血管”理论,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辩证关系的生动诠释。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揭示了市场机制从微观细胞到宏观系统的传导机理,更为新时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正在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展现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实践价值。
最是早春的雨惹人感怀。那年我站在廊下听雨,父亲从国外出差回来,他的车灯刺破雨幕,惊起满地碎银。他挟着寒气进门,呢大衣肩头缀满晶亮的水钻。我像儿时一样投入他宽阔的怀抱,闻着那久违的味道,他轻拍我的肩膀,暖意升腾,氤氲成我记忆里最绵长的雾。春雨敲窗混着他给我答疑解惑的娓娓道来,在充满温情的书房里回荡。
昨夜整理书房,紫檀镇纸下忽飘落一页泛黄笺纸,爬满父亲稚拙的字迹,好似压成标本的蝴蝶。恍惚回到我40岁生日的那个橙黄橘绿的午后,他弹钢琴唱完生日歌后,看着我切蛋糕分给家人们,他笑着说:"切蛋糕的你应该最后一个拿,也就是说有资源分配权的人不应该有优先选择权,这是从制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当信息不对称存在时,如果分配者优先选择,必然利用信息优势获取超额利益,破坏市场公平,市场失灵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咱们国家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它包括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体制讲的是结构,机制讲的是过程和程序,只有同时在结构和程序方面都进行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他深入浅出的教诲在我心头落下永不褪色的金色。
2007年10月成卓40岁生日,聆听父亲的祝福和教诲
我在工作中,常常品味着他的话,发现他的改革理论正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治理实践中的具象化表达。它不仅提供了反腐败的制度工具,更揭示了现代治理中“权力驯化”的本质规律,即通过制度设计将掌权者的理性自利转化为推动社会福利的动力。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立足中国实践的改革智慧,为破解“塔西佗陷阱”提供了独特解决方案。
在我思念至深的这个春日,北京城突然飘起罕见的大雪,我轻轻拂去父亲经济学专著上的微尘,看着父亲当年高瞻远瞩的字句静静地躺着,恰似他书房那盏台灯,总在京城最深的夜里,温柔地漫过重重光阴。
那些真正懂得春天的人,早就在老槐树下蹲守,看着不远处的一树海棠果如何被晨露打落,将酸甜的芬芳藏在记忆的褶皱里。
成卓
成思危之女
成思危基金理事长,跨媒介艺术家
2025年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