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简称“国科大基金会”)主办的公益科学家俱乐部聘用仪式暨交流会在北京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成功举行。国科大基金会理事长董军社出席活动并致辞,国科大基金会秘书长赵硕,国科大基金会公益科学家俱乐部副主任、国科大科研处副处长、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副处长刘彦,国科大基金会公益科学家俱乐部副主任、国科大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玉秀等共同出席仪式。国科大基金会公益科学家俱乐部主任、国科大光电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创新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史祎诗主持会议。
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成立仪式暨交流会现场
董军社致辞
董军社代表国科大基金会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科学研究的进步与热烈的交流探讨和深入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为深入践行国科大“科教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基金会公益组织优势,国科大基金会成立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旨在打造高水平科研交流平台,探索科技时代的公益新形态,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让科技更有温度,让公益更有深度”,为公益事业贡献着智慧和力量。在未来工作中,国科大基金会将全力支持、保障公益科学家俱乐部健康发展,希望公益科学家俱乐部能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激发成员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努力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切实将俱乐部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国科大特色的公益实践平台。
赵硕发言
赵硕从国科大基金会发展历程、功能定位、典型案例、下一步工作思路等角度出发,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国科大基金会的基本情况。他提出,在未来工作中,国科大基金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为公益科学家俱乐部各项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积极参与到公益实践之中,通过学术沙龙、社会服务、公益科普、资源拓展等项目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效对接社会资源,助力国科大公益事业的发展。
史祎诗发言
史袆诗介绍了公益科学家俱乐部的功能和既往工作。他指出,目前公益科学家俱乐部已初步完成机构设置、职能分配等工作,来自国科大和中科院各研究所的多专业领域专家学者均参与其中,为俱乐部健康、可持续发展开了好头。在未来工作中,俱乐部将充分发挥“内联外达”的重要作用,引导全体成员立足教育、扎根科学、把公益事业发扬光大,在火热的公益实践中彰显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葛斯琴发言
孙亮发言
唐伟发言
张弛发言
闫召爱发言
袁大伟发言
王栋梁发言
会议上,新增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成员们踊跃发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葛斯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亮、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唐伟、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张弛、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临近空间应用中心主任闫召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袁大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常国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王栋梁(常国庆代表)等新成员,对成为公益科学家俱乐部的一员倍感荣幸。他们期待在加入公益科学家俱乐部之后结合各研究所现有平台资源,在公益领域发挥科学家精神,充分利用基金会的平台优势,使俱乐部真正发挥公益实践基地的作用。
张玉秀发言
刘彦发言
受邀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首届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成员:国科大密码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申立勇,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三国、副教授赵彤,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教授姜卉、李骥、余永亮,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教授张占军,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副教授史钦钦,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阳、副教授钱智,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郝彦宾,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齐洪钢、徐俊刚,国科大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郝郑平。
现场交流环节,首届公益科学家俱乐部的成员们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所在科学领域的合作畅想,提出交叉学科交流碰撞的必要性,同时展望了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未来可能会形成的资源板块,明确了疫情后资源拓展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计划。
董军社为新增俱乐部成员颁发聘书
活动结尾,董军社为新增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成员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公益科学家俱乐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