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突发性的意外和疾病,如何进行自救互救,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生命问题。“把握‘白金十分钟’,创造生命奇迹。”这是危重病急救专家何忠杰教授为我们提供的答案。
(图1)何忠杰教授耐心讲解
10月30日晚,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国科大基金会”)联合明德讲堂共同举办的“白金十分钟——急救理论讲解及技术操练”讲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如期开展,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何忠杰及团队应邀主讲。本场讲座由国科大基金会董博红老师主持,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谷勇杰老师参加。
(图2)何忠杰(左二)、谷勇杰(右二)和董博红(右一)与在场同学合影
“什么时候应该立刻实施急救,什么时候应该呼叫救护车等待专业救援?”何忠杰通过一个情景案例,向在场同学详细阐述了危急关头下,在“快与慢”“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应如何正确抉择。何忠杰在讲座中提出急救“白金十分钟”的理念,他介绍,大出血、气道异物梗阻和呼吸心跳骤停这三种情况,是耽误不得的,必须要立即自救、互救。判断能否实行救助,有三个最重要的生命体征指标:意识、呼吸和心跳。讲座现场,何忠杰团队成员重点进行了心肺复苏讲解、气道梗阻讲解与急救演示、包扎讲解与演示,以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使用演示。
(图3)心肺复苏操作示范
(图4)气道梗阻讲解与急救演示
(图5)在场同学体验包扎过程
(图6)AED设备使用演示
作为普通人,急救离我们并不遥远。以AED为例,它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患者电击除颤。AED是可以供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何忠杰表示,通过正确的急救操作,普通人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科学及时地进行自救和互救,从而降低意外伤病死亡率、减少致残率。
操作训练环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刘卓轩率先体验了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方法。他将自己的双臂环抱在医学假人腋下,一手握拳、一手抱拳,用力向上、向内冲击假人上腹部,异物很快从假人的“喉咙”中掉落。“如果以后遇到了同样的危险情况,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帮助别人。”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尝试急救实操,由于业务不熟练,操作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急救真的很需要技巧,”化学科学学院的王娟表示,“看老师演示和自己上手做是两回事,只有亲自体验了,才是真正把这些知识掌握了。”
(图7)在场同学体验气道梗阻急救过程
何忠杰及团队专业且精准的教学示范吸引了在场同学,大家纷纷表示,不仅收获了重要的理论知识,也轮流体验了几项急救操作的要领,获益匪浅。“我们的科普公益讲座,不是简单地做好事,这背后有大量严谨的科学基础。”危急时刻,不仅要“会用”,更要“敢用”,让急救技能、“生命急救器”发挥作用。
(图8)在场同学认真聆听、共同体验
急救不仅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公益不仅需要管理,也需要传播。本次讲座,是国科大基金会“爱·心动”第二届校园公益文化节系列公益讲座的首场。“我们希望给同学们提供内容多彩、实用有效的讲座,充实校园生活,丰富校园资源。”国科大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谷勇杰表示,“今后,我们也会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把我们基金会的公益理念传播得更远、更广。”“技术、管理、文化”互相交融、共生的发展模式,是未来急救事业的可靠动力,也是新时代公益的共同旋律。
延伸阅读1:
“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是由全国急救危重病专业人员发起的志愿公益组织。通过在基层、大众层面开展活动,促进全社会形成急救共识,服务大众、社会和国家。旨在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学会协会以及社会大众等的救护事业发展中提供专业理论和时间指导。
延伸阅读2:
“爱·心动”第二届校园公益文化节是为丰富校园文化而推出的公益活动,国科大教育基金会联合明德讲堂将延续第一届的公益讲座理念,在这个初冬陆续推出多场公益讲座,欢迎大家及时锁定。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官微将定期推送“公益讲座”栏目,与UCASer共同分享讲座的亮点。
文字/周安琪 杨楠
图片/李扬 马泽军 冯浩亮
编辑/谢午阳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