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讲座】王振耀做客国科大:善经济时代,慈善不只是捐钱

  • 创建于 2020-11-27
  • 18174

  “原来以为做慈善就是捐钱,听了这个讲座以后才明白,原来慈善还有那么丰富的内容和重大意义。”112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一间教室,一位学生这样说。这里刚刚举办了一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给国科大的学生们讲解“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同学们一边往教室外走,一边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的感受。

讲座现场

据此次讲座的主持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国科大基金会副理事长赵红老师介绍,此次讲座是国科大基金会联合明德讲堂共同发起的系列公益讲座的第四场讲座,也是国科大基金会首届校园公益文化节的一部分。校园公益文化节由公益图片展、校园公益文化倡导、系列公益讲座三部分组成,活动聚焦金秋11月,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三全育人要求。

赵红主持

 

  慈善并不只是捐钱

王振耀院长的讲座内容分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格局;善经济阶段的财富增长趋势;重新认识中国之善:公共大善的逻辑;百年大变局中的慈善发展挑战;继承与创新中国之善的世界使命。

王振耀分享讲座

王院长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有关慈善、公益的基本知识,以及中国慈善事业的历史和现状。一句“慈善不只是捐钱”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振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条为例,讲述了慈善的内容包括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甚至包括科技创造和解决社会问题。

据王振耀介绍, 1998年是中国的慈善事业的转折点,中国慈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当年,我国东北地区发生松花江、嫩江大洪灾,国内外各界为抗洪救灾捐赠的钱物总数达到7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捐款40亿,首次超过海外捐款。

2004年印度洋发生海啸,本来跟中国无关,但全国行动起来,很快就捐赠了6个亿。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大规模向境外提供慈善捐助。

2019年,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6.6万个,各类人员就业1037万人;在社会组织中,社会团体371638个,基金会758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87112个;全国社会组织捐赠873亿元,注册志愿者近1.4亿人。近些年来,全国的慈善捐赠基本维持在每年1000亿元上下的水平上。

“中华民族的爱心是很厉害的,老百姓稍微富起来之后就开始进行慈善捐赠。”王振耀说。

王院长给大学生介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格局,从历史到现实、从法律到文化、从世界经济的阶段性成果到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多角度多侧面地说明他对慈善的深刻理解,同时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做贡献。在场的年轻听众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善经济时代到来,要学习善知识

王振耀表示,2011年世界GDP达到73.17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0444美元。人类在历史上首次达到如此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此后,世界经济进入了高阶段的发展瓶颈期和重大转型期,经济发展、社会服务与现代慈善走向融合,世界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即善经济时代。其特征是社会价值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其中突出的一点是商业文明出现转型,商业文明的内在价值从“比强”转变为“比好”——看谁更好。比好就是向善。商业向善于是成为新的社会价值标准。

在善经济时代,有钱并不能代表一切,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才能得到社会接受,也就是商业行为的社会价值决定了其经济价值。比如说企业造成了污染,生产的产品有毒有害,这样的行为无法实现其经济价值,这样的产品很快就会被下架,这样的企业有可能会很快遭到打击。

“过去大禹治水,治的是洪水滔天,现在要治的是财富横流。”王振耀说,人类现在面临的是极为发达的生产力和海量的财富,这时候需要善知识。

王振耀以此勉励学子们认真学习,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他说,我们的社会需要行动。这方面我们政府走在前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的制定表明,中国已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财富又产生了一大冲击,这时候财富的创造需要品味、质量,更需要共享理念,需要新的财富观。财富的结构转型,形态也在转型,需要向善。慈善的力量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新认识中国之善

王振耀强调,在善经济时代,以天下为公为重要特征的中华文明展现出新的活力,从大同理想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展现出新的活力。此时,慈善事业将具有更大的力量,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振耀认为,善经济阶段需要重新开发中国之善,要重新认识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从自身之善中汲取营养。

中国之善包括天下观和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社会凝聚力。天下观具有巨大的社会包容性,追求社会和谐;天人合一的价值观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王振耀从阴阳八卦理论来说明中国文化的特点。他表示,中国文化对政府的认识是:政府乃必要之善;有功德和有能力者才能胜任,平民当官需要严格的科举考试,总之是要有必要的善,只有善者,大家才能拥戴。中国没有种族观,没有世世代代继承的观念,中国的平等观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平等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平等。

所以王振耀认为,中国的善文化首先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这一基础之上,是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其次是兼济世人的财富观,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大慈善家是范蠡。

中国的善文化还包括博爱与和平的价值观,古老的家族传承。

王振耀举出三个人物作为案例说明中国的善文化,他们是状元慈善家张謇、儿童教育的总理慈善家熊希龄、我国台湾的僧人慈善家证严上人。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20201112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熊希龄创建香山慈幼院。香山慈幼院实行的是“三合一”的教育体制: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建立了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免费教育培养的制度体系,创建了小家庭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比奥地利的世界第一所国际SOS儿童村早了十几年。

1966年,证严上人创立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2008114日经国务院准许成立“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成为全国第一家非营利组织所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慈济人所推动的包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项;另投入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小区志工、海外赈灾,此八项同时推动。

王振耀指出,中国的“大善”还包括从社会福利企业引发的社会创新、国家扶贫战略与社会扶贫,当然还有邻里互助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比如水滴筹、轻松筹,此次疫情中“一省包一市”对湖北的对口援助生动地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王振耀认为,中国慈善的历程和现代经验表明,慈善的社会价值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此时,中国之善和中国之需正在全面地交汇。将来,善经济在中国最有希望。

王振耀勉励学子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需要,要迎接百年大变局的挑战,要继承、创新,创造社会价值,引领人类文明的提升。


学生提问互动

王振耀表示,希望同学们能用更广阔的胸怀来引领这样一个时代,创造这样一个时代。

赵红(左)为王振耀(右)颁发公益导师荣誉证书

 

文字:赵青

摄影: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