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清华北大等十余所高校2018年获得了多少捐赠?捐赠支出占比多少?

  • 创建于 2019-05-03
  • 4975

 

近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陆续公布了2019年部门预算,其中8所高校预算总数超过百亿,其中清华大学年度预算数达到297亿元。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也都超过了190亿元,社会对此给予了较高关注。

此外,刚刚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3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0亿元,比上年增长8.13%。更为具体的,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5%。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教育投入的逐年增长,说明了国家对教育工作超乎寻常的重视。

教育捐赠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期我们选取了在民政部注册的19家大学基金会的2018年的相关数据,将之与上年度数据进行对比,同时统计了捐赠支出在大学预算中所占比例(注:由于部分高校绝算尚未公布,这一比例由2018年慈善支出/19年预算得出),供读者参考。需要说明的是,年度捐赠仅从基金会口径获得,部分学校自身也会接受社会捐赠。

注:民政部注册登记高校基金会共19所,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社会组织网及高校官网。(截至2019年4月29日)

下表为这些大学三年来捐赠收入与净资产变化情况。

注:民政部注册登记高校基金会共19所,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社会组织网。(截至2019年4月29日)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大部分为双一流高校)的收入分别为95.69、85.54、79.67、87、81、85亿元,2018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民政部登记的19所高校基金会2018年募集资金44亿元,比上年的36亿元增长了8亿元。因此初步估算2018年高等教育捐赠会在百亿上下,捐赠收入在总投入中占比约为0.8%左右,而一般来说,用于慈善事业支出要低于捐赠收入,因此,捐赠支出在总投入中占比还会更低,地方高校等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更低,甚至为0。

在刚刚结束的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多元化筹资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暨第三届大学基金会创新发展论坛”上,相关部委同志认为,早在2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在高等教育筹资机制方面改革的探索,其后又进一步提出高等教育实行举办者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成本,学校设立基金社会捐赠等经费筹措机制。从制度设计上来说,社会捐赠应该占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位置。然而,高校多元化筹资的整体格局并没有形成。

如前所述,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逐年加大是好事,但在大学多元化筹资机制尚未完全成型的情况下,逐年加大的政府投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高校对财政投入的依赖程度,对冲掉大学筹资的动力与积极性。因此,在加大双一流高校财政支持力量的同时,还要完善高校多元化筹资的顶层设计,引导高校更加重视筹资渠道拓展工作。

      2018年,清华大学成为年度捐赠首个突破20亿的中国大学,具有标志性意义,其社会捐赠占比在国内也是最高,但还是远低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平均水平。单纯从年度预算来看,清华大学的办学经费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的2.5倍,比MIT还要多出50亿人民币,比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多出了75亿人民币,与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相当,但多元化筹资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清华的筹款能力已经一骑绝尘,马太效应越发明显。虽然中国只有一个清华,但中国也不仅只有清华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提升双一流大学,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多元化筹资能力势在必行。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多元化筹资机制的构建也要结合国情,不可能像国外大学一样,投入机制过于分散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也应在现阶段着手进行制度性探索,对多元化筹资的主体、目标、渠道、机制、保障措施、基金会发挥的作用、激励机制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明确,有条不紊的减少大学的财政依赖,提高社会捐赠贡献率。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第一梯队的20所左右大学的捐赠占比维持在5%左右。

下图罗列了美国四所大学的办学经费来源情况,其中既有公立大学,也有传统的常青藤名校,供参考

 

本文转自:高校筹资联盟
来源:中国大学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组织网及各大学基金会网站,国外大学数据来源于杨维东在“第三届大学基金会创新发展论坛”上的PPT,原始数据来源于所在大学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