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国际学生论坛在雁栖湖校区开幕

  • 创建于 2016-06-16
  • 5030

6月13日上午9:30,“2016年度国际学生论坛”开幕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科大副校长吴岳良、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副校长Sarah Todd、存济医学院副院长胡宝洋等出席、致辞,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副校长Deborah Thomas发来了视频致辞开幕式由国科大国际合作处处长谢勇主持。

吴岳良副校长致辞

Sarah Todd副校长讲话

今年,国际学生论坛已是第十二届,也是第三次在中国举办(之前两次分别是在2006年和2010年,由国科大前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论坛邀请了我校及相关研究所、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南丹麦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著名高校约80名博士研究生参加,分别就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癌症生物学、药物化学等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吴岳良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如今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未知的生物和医学问题在不断增加,并已成为各国的普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努力合作。而国际学生论坛为青年学者、学生之间开展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Sarah Todd副校长在讲话中表达了她对参加此次论坛的学生的希望:“希望大家珍惜这个机会,享受在这里一起相处的时光,好好表现。”

Deborah Thomas副校长作为下一届主办高校领导,热情欢迎各参会高校明年访问UNMC的医学中心。

来自于阿伯丁大学的Louise Christensen已经是第二次来中国了,与上次作为游客的经历不同,这次是来做学术交流。今天她报告的主题是《life-history trade-offs in the wild—how do soay sheep cope with early-life oxidative stress?》为了完成研究,这项工作历时四年,收集了来自231只绵羊的血液样本。她说:“我对这次中国之行充满了期待,在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同学的交流中受到了很多启迪,也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

Michael E. Price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一名学生,谈到自己参加此次论坛的感受时,他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充满挑战的时代,每天要面对新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需要跟上新的进展。这个论坛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在做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对我自己的研究有哪些启发,我很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

在交流会现场,来自国科大的李秀芬同学从竹子纤维中寻找启示来进行有关肥胖和其相关的抗胰岛素性的防治研究引起了其他参会者的兴趣,来自阿伯丁大学的Chu Zhang说:“这个研究很有趣,切入点独特,思路也很有创新性,能从植物中获得启示,这与很多西方研究中生物化学研究是不同的。”

存济医学院副院长胡宝洋作报告

学生代表阮德功发言

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交流

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术报告会后,晚上6:30,国科大为前来参会的各国同学组织了一场轻松活泼的WelcomeParty。节目有我校艺术中心提供的舞蹈“千手观音”、“楼兰少女”,我校博士合唱团提供的歌曲《雕花马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及我校民乐团提供的二胡表演。晚会还穿插了一些小游戏。“it’s interesting,and good”,来自阿伯丁大学的Andreas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但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这次晚会的歌舞表演让他大饱眼福。

“猜词游戏”把晚会推上了高潮,台上参与活动的各国高校博士生们只用肢体动作来比划词语,他们或跳跃,或躺在地上,或做出惊讶的表情,一连串搞怪的动作引得现场笑声不断。

这次论坛还特设了七个技能小组,包括中国结、筷子、广场舞、书法、太极、子、剪纸,让参会师生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小组,此活动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又加了中国学生与外国高校学生间的文化交流。

中外学生共跳广场舞《小苹果》

猜字游戏

欣赏歌舞表演

舞蹈《楼兰少女》

据悉,国际学生论坛最初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联合组织,从2005年至今已在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丹麦和英国等地成功举办了11届,吸引了近700名世界著名高校的学生参加。论坛旨在为中外研究生提供一个高起点、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宽中外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友谊,推动教育的全球化和学生培养的国际化。

全体人员会场合影

会场外合影

本届论坛为期四天,除了学术交流之外,主办方还为与会师生安排了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研究生教育展、国家动物博物馆及首都博物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次论坛得到了国科大教育基金会的大力资助。

正如吴岳良副校长所言:“今天的科学就是明天的希望。”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人类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深化与会各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沟通和交流,有助于青年学生开拓研究思路,推动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