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适值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九十周年诞辰,民建中央、学术机构、风投界等社会各界将举办贯穿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成思危基金设立的"成思危全球奖""成思危教育奖""成思危社会企业奖"的历届获奖者、海内外知名学者及先生生前亲友纷纷提笔撰文,通过跨越地域与时空的缅怀文字,再现这位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奠基人、虚拟经济理论开创者的治学风范与家国情怀。

成思危基金特别策划"对话思想传承者"项目,将通过深度访谈素有"发展中国家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TWAS成思危经济科学奖得主,梳理成思危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遗产。自1月25日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官网、官方公众号和媒体平台将每双周发布纪念专稿,这些承载着学术记忆与社会思考的文章,最终将汇集成《成思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为后来者提供榜样的力量。

今日推出的纪念文章《心中的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出自民建中央机关退休干部王慧仙之手。让我们共同品读这篇凝聚智慧与深情的纪念佳作,在追思先贤中奋进。

 

成思危主席,是我生命中难以忘怀的人。他用一生,诠释了责任、担当、谦逊和乐观的意义。他的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也照亮了许多人的心。今年是成思危主席诞辰90周年,也是他逝世10周年的日子。作为他身边工作多年的同志,我深知自己的文字难以尽述思危主席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但仍试图从自己的视角撷取思危主席伟大生命长河中的点滴浪花来缅怀他,以寄托我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崇高的敬意!

王慧仙与丈夫马继光到家中拜望思危主席

初次见面:从惶恐到心安

1996年12月13日,民建六届五中全会选举成思危为民建中央主席。1220日早晨,时任民建中央副秘书长的熊大方同志找我谈话,告知我:组织上决定让你担任成思危主席在民建中的秘书,成主席10:00将到民建中央机关来,他一会儿将找你谈话。” 从未做过,也从没想过要去做秘书工作的我,面对这突入其来的情况,一时感到无所适从,十分惶恐。

上午10:00,我惴惴不安地来到思危主席的办公室2236房间(当时民建中央机关的办公地点在京信大厦21-22层),思危主席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开门见山地开启了与我初次见面的谈话。他说:我主张来自五湖四海,只身一人到民建报到,组织上安排你来做我的秘书,我相信组织也相信你。虽然此前咱们彼此都不了解,但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深了解,一起努力完成好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你有什么困难也可以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于是我把我的顾虑,诸如:孩子刚2岁,又是母亲,不便出差;受组织推荐与机关的李玉忠同志一起,正在读中央社院和中国社科院联合举办的在职研究生班课程,每学期需到中央社院集中上课一个月等困难和盘托出。思危主席爽快地回答:这些都不成问题,出差可以在机关找一位家庭负担轻的男同志;我十分鼓励学习,有机会学习提升是好事,在你去集中上课期间,可以临时找一位同志来替班就行。面对这么豁达这么善解人意的领导,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感动,此前的惶恐之情早已被深深的心安所取代。

民建工作:“塑”与“树”的辨析

成思危主席就任后,对民建工作提出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他认为:民建作为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参政党,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能力素质。只有高素质的会员队伍、高素质的会务工作者队伍和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才能提升全会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提出真知灼见,为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有用之言、献可行之策。为此,他推动会中央组织部和培训中心联合,在全会上下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既提升了全会的整体素质也发现了许多优秀人才,许多省级组织和市级组织的主委都是在学习培训中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的。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提出后,会内也有一些争论,争论的点不在于这一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在于到底是用“塑”还是用“树”的问题,许多同志认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似乎更为常用。为此,我专门向思危主席作了请示,思危主席的回答是:大家的争论我完全理解,因为人们在讲好的形象时通常都习惯于用树立的“树”字,而对民建工作提出的此项要求,我特意用了塑造的“塑”字,其基本考虑在于,民建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在民建前辈先贤们的努力下,民建在民主政治的推进、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作为后来者,我们既要弘扬传统更要开拓创新,只有通过一把土一把土的去夯实,一件事一件事的去做好,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塑造出民建与时俱进的好形象新形象。

干部成长:既要使用更要培养

思危主席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关心干部的成长。他经常说:我们不仅要使用干部,更要培养干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干部,不能把人看偏了、看扁了,更不能看死了。在民建中央机关干部晋升工作中,他力主本着公开公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推行竞争上岗制度,让每一个岗位都有适合的人去担当,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展示,让每一个干部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渠道。

思危主席到民建中央工作后,深感党派机关干部由于工作环境和视野所限,在政府运作、国情、社情的了解掌握方面存在短板,所以想方设法推动干部挂职锻炼工作。2002年12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率领贾庆林、曾庆红、王刚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走访民建中央机关,在与民建中央领导班子座谈时,思危主席代表民建提出,能否将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干部纳入到当时中组部正在推行的中央国家机关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干部赴革命老区、西部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挂锻炼的计划中。中共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中组部经研究后很快做出答复,同意民建成思危主席的意见,并责成中央统战部牵头,从八个党派中央机关中各选派一名符合条件的人选,参与到中组部开展的2004年干部挂职工作中去(当时2003年的干部挂职选派工作已经结束)。我作为民建中央机关选派干部,与中央国家机关选派的另17名同志一起,被中组部分配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厅局及地市、县区挂职,我挂职的岗位是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临行前,思危主席找我谈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两年的挂职时间不长,但对于你的家庭和孩子来讲却并不短,你要把家里的事情安顿好,以便心无旁骛地投身到挂职工作中。作为民建中央选派干部,你一定要牢记“务实、为民、勤奋、苦干、廉洁”的要求,多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当地群众学习,多为地方做实事做好事。西部地区条件艰苦、情况也比较复杂,你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他的谆谆嘱托,我至今回想起来仍忍不住泪目,因为那一刻的思危主席,在我心里不仅仅是德高望重的领导,更像是可亲可敬的长辈。我含泪向思危主席表态说: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倍加勤奋、倍加自律,圆满完成挂职任务。

20041月,我到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政府就任,几个月后,思危主席让机关人事处给我打来电话,要求我回京在全体机关干部大会上作一次挂职情况汇报,目的是现身说法,推动民建中央在贵州黔西和河北丰宁两个扶贫点挂职干部的选派工作。曾经在人面前说话都脸红和紧张的我,在机关全体人员大会上,淡定从容、侃侃而谈,把自己挂职前后的心路历程、挂职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困难,挂职的收获和体会等毫无保留地进行了分享。看到挂职仅短短几个月的我身上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机关同志们深受教育和启发,纷纷表示要报名参加挂职锻炼。在思危主席的首倡下,自2004年开启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至今,民建中央机关已经先后选派了50名干部到基层挂职,其中8名局处级干部参与中组部和博士团的挂职工作,17名处级干部、25名处以下干部到贵州黔西和河北丰宁两个民建中央扶贫点挂职。如今,思危主席推动的挂职锻炼工作,既已成为民建中央机关培养磨砺干部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也已成为我们这50名有幸参与挂职锻炼的同志难得的人生经历和终身的宝贵财富。

豪情与信心:八十寿辰的感人瞬间

2015年6月11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带着中共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专程来到医院为成思危主席庆祝八十寿辰。那天,病榻上的思危主席精神矍铄,面对来访的领导和亲友,他以《八十回眸》为题赋诗一首,表达满腔的豪情和信心:畅游人间八十年,狂风暴雨若等闲;雏鹰展翅心高远,老牛奋蹄志弥坚;未因权位抛理想,敢凭刚直献真言;鞠躬尽瘁应无憾,含笑扬眉对苍天。当时,照应在侧的我和秘书王李铭、警卫李振等,来不及拿出纸笔记录,只能用心记下这首诗。事后,我们几人迅速拼凑出完整的内容,并请思危主席确认。随后,我以消息稿的形式,将这段感人至深的内容报民建中央网站发表。这么敏捷的思维、这么宽广的胸怀、这么乐观的精神,让在场的人都敬佩和感叹不已,大家都坚信他一定能战胜病魔康复出院。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仅仅一个月后的2015年7月12日,思危主席却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哀痛和无限的思念。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今天,站在思危主席九十寿辰逝世十年的日子,我心中满是怀念和感激。怀念在思危主席身边工作的那些累并快乐着、忙并充实着的美好时光;感谢思危主席用一生诠释了责任和担当感谢他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把个人价值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业中。特别是他对干部培养的重视,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思危主席的精神,像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敬爱的思危主席,我永远怀念您!

 

作者简介

王慧仙  民建中央机关退休干部。

1996年12月担任成思危主席秘书,1998年成思危主席任全国人副委员长后,主持民建中央主席办工作并负责联系服务成思危主席。先后担任民建中央主席办主任、办公厅副主任兼主席办主任、会员培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