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病榻上的成思危向家人提出了自己的夙愿: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创建以来,自己担任了十余年的院长,一直希望将它建成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今后希望成立一个基金,能够继续支持推动国科大乃至我国虚拟经济、风险投资、经济管理等领域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
成思危是我国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中国虚拟经济理论及应用的主要开拓者,被人们尊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7月12日凌晨,成思危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0岁。
9月,拂去悲痛的同时,成思危的家人们根据他的遗愿,将其生前的工资、稿费捐赠给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发起设立了“成思危基金”,成思危的女儿成卓担任该基金理事长。
“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成卓在首届“成思危基金”颁奖仪式上致辞
“成思危基金”下设三个类别的奖项,第一类是成思危教育奖,包含“成思危优秀教师奖”“成思危优秀科研成果奖”和“成思危优秀学生奖;第二类是成思危研究大奖,包含“成思危风险投资奖”“成思危虚拟经济奖”“成思危国际金融奖”等;第三类是成思危实践奖,包含“成思危社会企业奖”等。
作为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品牌项目的成思危教育奖,在中科院内获得该荣誉的师生已有52人。成卓表示,希望通过奖励师德高尚、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勤奋创新的学生,在创新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专家学者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领域的社会企业家,鼓励创新成果、人才的涌现和推动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
“父亲是一个不在乎个人名利的人,如果他的创新精神能影响社会上更多人踏踏实实去学习、研究,勇于做创新性、前瞻性的探索,基金设立的目的就达到了。”成卓告诉《中国科学报》。
今年,是“成思危基金”运行的第5个年头,但在成卓看来却犹如“一瞬间”。作为捐赠人和“成思危基金”理事长,成卓每年都会参加颁奖仪式,通过与获奖学生与老师们交流,成卓倍感欣慰,她欣喜地看到了“成思危基金”在培养高水平师生、经济创新学者和社会企业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父亲的精神正以这种方式薪火相传。
“精神”仍在绵延
在成卓心中,父亲的一生就是爱国爱民、勤奋好学,不断开拓创新的一生。成思危一生3次选择皆为报国。16岁时他便离开父母,放弃在香港优越的家庭生活,回到大陆参加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亟需经济管理人才,已在化工界成绩斐然的成思危,决定改行前往美国学习工商管理;毕业后毅然拒绝美国石油公司的高薪邀约,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回国。
成思危极其勤奋,每天吃完饭便开始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经济、管理、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最前沿的研究进展。他爱好读书,阅读量惊人,一生不到3万天的他,所阅读的书籍就有3万多册。在成思危去世后,夫人舒允宜耗时6个月整理出近3万册图书,捐到国科大图书馆,设立成思危阅览室,希望能激励师生们勤奋学习。
“父亲即使深陷逆境中,爱国心报国志也始终如一。他活到老、学到老,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总会开拓创新,提出前瞻性的思想理念,解国家燃眉之急,这种精神值得当下年轻人学习。”成卓说。这些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成卓的人生。她以父亲为榜样,把“一生活出三生精彩”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014年,已经在风险投资、慈善界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的成卓开始尝试新的“跨界”,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
成卓从小热爱艺术,她一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天分,从小改造自己的衣服、设计发型和帽子,到后来设计珠宝,研习茶道、花道......她曾是中国最早的三维动画师,也是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士。从父亲生病开始,她决定要拿起画笔,边学习坦培拉边创作,父亲看到了她的油画作品,十分喜爱。父亲去世后,她为父亲画了两幅油画肖像,并在联合国展出,她以这种方式传承父亲的好学精神。“父亲看到我真的开发了自己的潜能,很欣慰。而艺术创作为我开启了又一段新的人生,帮助我疗愈失去他的伤痛,让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死和未来。”成卓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的画像,回忆涌上心头。
未来值得期待
风险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为创业创新的公司提供资本及资源的支持,对于推动科技发展意义重大。在美国,风险投资大大促进了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崛起,至少有50%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过风险投资的帮助。
在今天,传承成思危的精神更凸显其特别的现实意义。《中国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0》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以近20年来超过20%的年均速度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此外,相关政策和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如果没有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高科技可能也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专注早期的风投包括天使轮和A轮的资金量还不够。”成卓坦承,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面临国外的“卡脖子”困境,加强中国风险投资等新经济的研究,对如何更好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至关重要。
成思危先生曾说: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未来,成思危基金将继续与国科大教育基金会携手,支持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成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