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1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诞辰85周年。在成思危12岁生日当天,父亲成舍我把“自强不息”四个字作为礼物送给他,而他则用一生认真践行,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从只身离港回国,投身祖国革命、建设事业,到当选民建中央主席后带领民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成思危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会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为国家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团结报》刊登了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浙江省委会原主委程炜等撰写的《成思危:爱国奋斗的一生》,我们转载分享给大家,以示缅怀!


成思危

成思危(1935-2015),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杰出领导人,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进步青年

 
成思危祖籍湖南湘乡,1935年6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是著名报人、台湾世新大学创办人成舍我。父亲给他取名思危,寓意“居安思危”,希望他心系国家安危,立志报国强国。成家姐弟5人,成思危是独子,母亲萧宗让曾留学法国。成思危幼时在北平完成了教育启蒙,从小接受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后随全家迁居香港,就读于香港一所爱国进步学校——香岛中学。这个时期,成思危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
1950年,成思危15岁,秘密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1951年,中共华南分局决定从香港动员一批党团员回广州参加工作。16岁的成思危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大决定——回祖国内地发展,实现报国之志。
成思危在后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当年有大时代历史背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腐败,货币每天贬值,加上美国大兵性侵女学生事件,且我在香港就读爱国进步学校,也深受巴金作品《家》的影响。书中人物三兄弟中,觉新、觉民向封建势力屈服,只有觉慧满怀热情敢挑战封建主义,令人感动。如同当时年轻人对新中国有很多憧憬,我从小受父亲教育以天下为己任,就决定去大陆。”
回到内地后,成思危先是在广州南方大学工人学院学习,这是一所随着新中国一起诞生的革命大学,由叶剑英创办并兼任校长,毛泽东还为学校亲笔题写了“南方大学”四个字。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东省总工会组织部任科员,不久受命在民船业工作,与船民同吃同住。这段生活经历使这位从“豪门”出走的“觉慧少爷”深刻体悟了中国社会底层民众的艰苦生活,报国强国之愿愈加迫切。

化工专家

 
1952年9月,成思危进入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主修无机物工学专业,从此与化工结下了不解之缘。成思危是当时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但成绩却名列前茅。毕业时,他获得学习优秀奖状和奖金,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此后,历任化工部华北设计研究分院、天津化工研究院技术员、专题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
在此期间,成思危接受单位专题研究任务,研究化学元素硼及硼化物,并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硼和硼砂及硼肥制造》等专业书籍。当时,广泛应用于核能、火箭、冶金、农业、医药等领域的硼和硼化物被西方国家列入对新中国的禁运名单。年轻的成思危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专题研究组成员一起开展科研攻关并获得成功,成为中国硼砂工业的科研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硼砂产量已达数万吨,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
文化大革命期间,成思危因家庭出身,被下放到锅炉房劳动改造。此时,成思危想到父亲对他的教诲,“我12岁生日时,父亲送我‘自强不息’四个字,当时年少不懂内涵,只知努力做好事、读好书。经过人生起伏历练,才了解这四字的深意,应是‘逆境时不沉沦、顺境时不懈怠’。”成思危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派他烧锅炉时,成思危就仔细研究“锅炉学”,如何提高燃烧效率;并利用工余时间自学日、德、法三门外语,巩固和温习了英语和俄语。
1973年,成思危主编的《无机盐工业知识》一书出版,并调入石化部石油化工科研院工作,领导全国铬盐生产技术攻关,取得多项研究成果,逐渐成为化工领域的知名专家。

笃志报国

 
1981年,成思危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年已46岁的他决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攻读工商管理硕士。这意味着,他要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学习。很多朋友表示不理解,好友劝他,去美国镀个金也就罢了,专业就不要改了。但成思危却意志坚定,我要去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科学。
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到美国时,连股票都没有见过的他,上美国的资本市场课时,常常听得满头雾水,更别提从未摸过的计算机了……但成思危又一次以“自强不息”精神坚持了下来,他用一年三个学季再加上两个假期,念完了六个学季的课。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凭着一股子韧劲和不服输的勇气,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一些美国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以高薪优厚待遇聘请他留下工作。留学期间,阔别了近30年的父亲成舍我也赶到美国与他会面相聚,希望他先留在美国工作,今后回台湾继承家业兴学。但成思危心系祖国,面对高薪和家产都婉拒了。成思危曾对央视记者谈起这些经历,“若时光倒流,我的选择还是不会变!”
回国后,成思危在化工部负责全国“磷资源开发系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化工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指导汽车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担任了北京化工学院、天津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做了大量的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向国人推介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管理科学学者的身份活跃在刚刚起步的中国软科学的研究领域里。
2007 年 7 月 4 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图为成思危(右)与刘延东为基金会揭牌

 

结缘民建

 
1988年,成思危任化工部科研总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9、10月间,当时的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约见成思危,动员他加入民建。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以后去大学教书,安度晚年,却不想因这个契机开启了他的另一段生命旅程。经过慎重思考,成思危决定加入民建,由此踏上了从政之路。
1996年12月,民建召开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接受孙起孟辞去民建中央主席职务,选举成思危为六届民建中央主席,这是一次跨世纪的中央领导集体新老合作交替,对成思危是一次工作岗位的重大变动,其跨度之大,担子之重可想而知,但是成思危考虑的还是革命事业的需要,他欣然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1997年11月召开的民建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成思危再一次当选中央主席。
成思危接过工作重担后,如何开好局起好步,长期从事管理科学经验使他懂得,要抓大事,谋长远,首先要明确定位,民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参政党之一,把民建工作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这样工作就有了目标方向。成思危发扬民建优良传统,把握时代脉搏,凝聚集体智慧,在民建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民建的目标,这就是:“努力把本会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充满活力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报告获得了全体代表一致通过。
有了目标还不够,成思危还把民建全会工作进行归类梳理,列出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对外联络、机关建设、专委会工作等十几项,分别就每项工作,提出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工作要求。为了确保建会目标和各项工作方针的贯彻落实,成思危倡导要加强制度建设,重点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和重要会议制度,中央组织联系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制度,重要人事任免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会内监督制度等。以制度建设推进会的各项工作落地,有条不紊地进行。
成思危担任七届民建中央主席期间,正处于世纪之交重要时刻。1997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共十五大精神的启示下,成思危联系民建实际,也在深入思考面向新世纪,民建要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和怎样建设参政党的问题。这是一项伟大的建设工程,是长期奋斗目标,但应从哪里做起呢?成思危认为,应从认真总结建会60年来基本经验,继承和发扬会的优良传统做起。
2005年是民建成立60周年,成思危抓住这一重要时机,广泛发动会的各级组织和会员,采用召开理论研讨会、报告会、征文活动、基层支部学习讨论等形式,集中群众智慧,举全会之力,总结民建成立60年来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这就是在民建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报告中概括的“五个坚持”和“四种精神”。“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爱国主义,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二是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三是坚持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四是坚持与经济界的紧密联系,努力发挥会的特色;五是坚持与时俱进,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提高会的整体素质。以及弘扬“民主、团结、创新、奉献”四种精神。这既是民建60年来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民建的优良传统,弥足珍贵。
民建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五个坚持”“四种精神”写入了民建章程,随后民建在全会广泛深入的开展“民建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主题宣讲活动,以政治思想引领全体会员,朝着建设新时期参政党目标和方向前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成思危十分重视民建的参政议政工作。他提出,民建在参政议政中要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优势和特色,把民建参政议政优势领域作为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战略。他一贯关注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多次以民建中央的名义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许多重要建议。如《关于抓大放小,深化改革的建议》《规范证券市场,恢复股市本色的提案》《关于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等,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

2005年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成思危(右二)作发言。

1998年3月,成思危以民建中央的名义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出“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被列为全国政协“一号提案”。成思危早在1981年,在美国学习时就接触到风险投资概念,选修了这方面的课程,并在美国做过风险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回国后,他积极宣传风险投资对于中小型科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科技进步的重大意义。1999年,成思危来浙江,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师生做风险投资报告。他提出的风险投资“一号提案”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揭开了我国风险投资快速发展的序幕。民建中央从1998年起创办了“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和“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作为民建社会服务两大品牌,论坛在全国各地已经连续办了20多期,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成思危因此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学习楷模

 
成思危热爱祖国,勤政廉洁,谦虚好学,宽厚待人,居高位而平易近人,敢于直言。他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参与立法和监督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成思危办事认真,工作讲究极致。他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凡以民建主席的身份第一次到一个民建省级组织,一定要做到四件事:一是看望老同志;二是看望民建机关干部,了解机关办公条件;三是参加一次基层支部组织生活;四是看一家会员企业。

1999年11月,成思危(右一)看望浙江省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图为与省委会主委程炜(右二)、副主委钱碧琴(左二)等亲切交谈。

依照他说的,他都做到了。他的工作精神令人钦佩。有一次我(程炜)陪同成思危主席在浙江调研,由于工作日程安排很紧,没有休息时间,随行人员只能在行车路上闭目养神,稍作休息。可我看到思危主席没有休息,打开笔记本电脑在修改文稿。我劝他这样做有损视力,他回答“不要紧的,我已经习惯了”。
成思危习惯了忙碌,也习惯了争分夺秒“抢”工作,可是他的身体提醒他需要休息了。早在2006年,成思危检查出肠子里有病变,可是手术后不久他又投入了工作,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但他坦然处之,始终抱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与病魔斗争,他对一位民建中央副主席讲,“我已经活过了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过一天赚一天”。他坚持“小车不倒只管推”精神,继续工作。2007年底2008年初,他退出了全国人大和民建中央的领导岗位后,把更多地精力投入到学术和外事活动上。他在2008年至2011年担任达沃斯中国委员会主席,先后六次出席冬季达沃斯论坛;他发起成立国际金融论坛,在他担任主席的13年间,论坛邀请到来自全世界的500多位政治、经济、金融领袖和专家参加并演讲,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金融外交及战略智库平台;他每年都要赴海外及港澳台访问,光是拉丁美洲就走访了数十个国家;他自学掌握了英、俄、日、德、法等多国语言,为出席国际场合创造条件,积极传播中国声音。2014年,他的身体已经严重透支,可还是坚持带领中国代表团去美国参加“中美战略对话”。有人劝他好好休息,他回答说,“其实我是想用工作、用效率来延长我的有效生命,我基本实现了,我值了!” 
2015年6月11日,是成思危80寿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带着中共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去看望他,成思危非常感动,他当场赋诗一首抒发感怀,取名《八十回眸》:“畅游人间八十年,狂风暴雨若等闲。雏鹰展翅心高远,老牛奋蹄志弥坚。未因权位抛理想,敢凭刚直献真言。”这首诗是成思危光辉一生的最好写照!
成思危主持民建中央工作的11年间,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也是民建工作创新发展、大踏步前进的时期。
2007年12月,由于年龄原因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成思危在民建全国九大闭幕时做了一个简短、饱含深情的讲话,他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换旧人,是不可违抗的历史规律。我在1996年12月13日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民建中央主席以来,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1年,虽然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中,11年只不过是一滴小小的水珠,但对我个人来说,这11年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11年。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有了这11年也就不虚此生了。为此我要感谢人民,感谢党,感谢全会的同志们,给了我这样一个能够发挥我的智慧和能力的平台,使我有机会为国家的富强和民建的发展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他接着说:“早在民建七大时就提出了实行任期制的主张,在八大时写入了我们的会章。在八大的闭幕式上,我曾说过我一向主张‘个人的荣辱进退由组织决定,是非功过由群众评说’……我虽不再担任主席的职务,但我还是一名民建会员,要参加民建支部活动,我将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尽力支持民建中央的工作。我的心在民建,我的根在民建,我和民建同志们的友谊长存,民建永远是我的家。”成思危讲话时全场保持肃静无声,许多代表为之动容、落泪。

转载自:中国民主建国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