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第99个生日来临之际,中国科学院“攻坚克难•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弘扬老科学家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活动。6月23-27日,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党支部(国科大机关党委第七支部)全体党员自主在线学习弘扬老科学家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17位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两弹一星”元勋人物简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28日我国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全当量空爆,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两弹元勋,他们共同创建了伟业,更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共同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董军社同志表示弘扬老科学家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必须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这两大精神。

  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去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激励科学家群体自觉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永远不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日益突显出其深刻性和重要性。中科院“攻坚克难·爱国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此次活动非常好,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红同志指出中科院参与北斗系统建设工作彰显我们弘扬两弹一星的科学精神,当代科学研工作者与时俱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不懈努力。这次北斗发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信号、轨道、时间测试评估和新技术试验、系统时间溯源、时间频率体系及原子钟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任务,设计并建成全球首个以40米天线为核心的北斗性能评估系统,建成“北斗‘一带一路’高精度位置与时间服务中心”,将北斗定位精度从米级提高到厘米级。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科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负责导航数据处理终端、自主运行单元和载荷计算机模块的研制工作,为北斗组网卫星研制5台/套导航终端、10台/套自主运行单元、8套载荷计算机模块;中科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重点实验室负责空间环境探测设备的研制工作,北斗组网卫星共搭载3套空间环境探测载荷,实时监测其区域空间环境变化并积累丰富的空间环境数据。我们中科院的所有同仁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党员同志都担当着振兴民族经济与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当代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我们在努力中成长!

  赵硕同志谈到,两弹一星是在严峻国际形势下,经济十分困难的国情下研制成功的,打破了帝国主义武力威胁和核垄断,特别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果断决定,以及投入其中的科研工作者的献身精神,促成了这一伟大成就,也培育了至今仍然传承的“两弹一星”精神。近期,北斗三号顺利升空,又一个伟大的航天成就诞生,其中闪耀着“两弹一星”精神,体现着新时代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的报国情怀。“两弹一星”精神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信仰,产生了民族的凝聚力,支撑起民族的脊梁,转化为巨大的先进生产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成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历史榜样。我相信,有了这种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越来越快!

  黄瑾同志表示,老一辈科学家属于中国,闻名世界,他们为祖国的强盛矢志不渝地奋斗了一生。他们的故事使我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深入的理解,更使我在工作中中受益匪浅。中国科学家精神是丰富、生动、深刻、厚重的。追求真理,实事求是,锐意创新,使命担当是科学家精神的概括。我理解,其中最核心的是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奋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凝聚了大家,成为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非常硬的软实力,是物质不可替代的力量。

  戴虹同志表示,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条件极其艰苦、没有外援的背景下诞生的成果,意义非同凡响。当时国际形势复杂,国内也正处于经济低靡、科研薄弱的“文革”时期。而我国科研工作者却能克服诸多现如今根本难以想象的困难,且以相对美、苏、法等国较短的研制时间和较低的研究投入完成既定研制目标。这无疑是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也是“两弹一星”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今天,我们缅怀这一段求真求实的科技史诗,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依然任重道远。虽然我们来自基层,我们只是普通党员,也许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是伟大的,只要能将这无数平凡而伟大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将能早日实现。

  董博红同志表示,中华民族曾经饱受屈辱和灾难而能够生生不息,主要的凝聚力、号召力,就是中华文化精华的传承,精神传统的弘扬。无数先哲和仁人志士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奋斗的精神、受到后人的尊崇和敬仰。开创“两弹一星”伟业的那段艰苦奋斗史,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至今,开创者们的动人事迹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读王淦昌、郭永怀、邓稼先等人的故事时,让人动容、敬佩,更能激起我们每一个人为中国梦奋斗的心。

  赵青同志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而“两弹一星”的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并创造“科技奇迹”的态度与过程,组合的元素则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科学精神”。

  通过本次学习和交流讨论,大家感到收获良多。我们应时刻牢记两弹一星精神,并贯彻执行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