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学术大餐 领略科研精神——生命科学学院暑期学校举行学术报告

  • 创建于 2011-07-25
  • 2211
钟良玮教授主持报告
王嵬教授作报告并与学生交流
杨建虹教授作题为《骨与健康》的报告
丁永胜教授作题为《Lab on a Chip in Biological Research》的报告
柴团耀教授作题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转基因植物修复》的报告

 
    【新闻网讯 记者李林报道
    “你的表演太好了,我们都是您的粉丝。”
 
    “而您的伟大就在于您的科学创新成就所有的人都不懂。”
 
   生命科学学院的王嵬教授在其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Suboptimal Health: Genomics Meets Glycomics》的学术报告伊始,便引用了这段爱因斯坦与卓别林之间风趣的对话。“我希望你们记住,创新的独特性与社会的认知是成反比的。”
 
  7月21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大学生暑期学校迎来第二天。王嵬、杨建虹、丁永胜、柴团耀四位教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教学楼阶一5分别为暑期学校学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作为第一位报告人,王嵬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大量生动的例子吸引了在座的同学,笑声、掌声不绝于耳。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主持的研究组所进行的工作。同时,更多的是和同学分享自己做科研时发生的故事。
 
  王嵬教授在报告中非常强调创新性思维。他说起一份国外有关亚健康状况调查的问卷,因为国情的不同,需要进行调整使其得以为中国所用。“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您打高尔夫球的时候,您的腰是否感到疼痛?在我国,高尔夫球并不是一项普及的运动,那么请问大家你会怎么改这个问题让这份问卷能在我们的国家适用?”同学们顿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乒乓球?羽毛球?……”王嵬教授笑了笑说,“同学们听听这个改法好不好——当您在擦地板的时候,您的腰是否会感觉到疼痛?这是我的一个学生的改法,也因此,他后来成功发表了中国第一篇有关亚健康的论文。
 
  王嵬教授认为,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在不经意间有了新的发现,人生亦然。王嵬教授在报告中展示了一张同学们都非常熟悉的液态镶嵌模型组分图,“对于学生物的同学,相信这个图是你们非常熟悉的,但,believe me or not, this is wrong.”这样的结论顿时让很多同学大惑不解,“我们经过多次的验证,证实了在这幅图里,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糖。”同学们敬畏着王嵬教授敢于挑战精神的同时,也对这个否定的过程充满了好奇,在提问环节中,也就此提出了疑问。王嵬教授说:“我们在扫糖的时候发现了不同,于是又对更多的细胞进行扫糖加以论证,发现结果都是证明原有的这幅图是错误的。科学很多时候都是歪打正着的,没有提前的假设,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人生也如此,所以你们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随后,杨建虹教授以《骨与健康》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骨骼的结构、组成、形成以及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丁永胜教授则围绕芯片上的实验室介绍了其研究组在新技术方面的研究。柴团耀教授则笑说自己的报告是一盘大杂烩,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转基因植物修复》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重金属污染的状况、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关系等研究组的工作进展。
 
   整场报告历时4小时,但精彩的内容非但未让暑期学校的学员们觉得疲劳,反而享受其中。主持报告的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钟良玮教授也向学员们介绍了生命科学学院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组、环境与健康研究组、生殖发育研究组、酶学研究组、医用酶学研究组、遗传学研究组、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组、微流控芯片生物与药物分析研究组、植物抗逆研究组等研究组的研究内容、工作环境、研究组负责人、最新研究成果等情况,使同学们对生命科学学院有了更加充分、细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