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暑期学校】院所参观跟踪记(一)——参观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创建于 2012-07-31
  • 1896
聂超群研究员解答同学疑问
聂超群研究员解答同学疑问
徐震老师为营员介绍实验平台
徐震老师为营员介绍实验平台
营员们参观实验平台
营员们参观实验平台

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学院牵头主办的2012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学科夏令营的一大特色便是“主办单位参与多”——共有15家培养单位参与办营,所以物理学科夏令营为营员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所参观资源。为了保证营员能根据自己意愿针对性的参观研究所,本届夏令营实行了定向参观与自主选择的研究所考察模式。开营之后,各班统计了营员的参观意愿,每天按照学生意愿安排一个研究所参观,然后在21号上午专门留给同学半天时间,自主选择研究所进行参观,弥补按意愿定向参观的不足。

717日是物理学科夏令营考察研究所日程的第一天,记者有幸跟随20余名营员们参观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聆听讲座,了解研究前沿

参观活动8点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大楼的2层报告厅准时开始。首先,研究所邀请同学们观看了《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宣传片》,让同学们首先大致了解了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对于记者而言,工程热物理倒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其实工程热物理主要研究的是能量以热的形式转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通俗的说,就是一门研究有关如何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之类的能源问题的学科。根据资料和老师的介绍,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该领域的研究可谓是国内的佼佼者。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前身是前身是国际著名科学家吴仲华教授创立的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经建设成为应用基础与应用发展研究有机结合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工程热力学、内流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传质学等学科,所里的研究员那永洁形容所里的学科为“别有洞天”——“别看我们的院所名字不听起来比较不具体,但实则上我们的学科涵盖了这一领域的很多方面,是别有洞天的”。建所以来,根据国家战略方针,研究所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如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能源清洁利用的研究等,研究所共获国家级二等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奖项40 余项,国家级三等和院、部级三等奖50 余项。现有博士生导师30人,硕士生导师近40

接着,来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聂超群研究员为营员们带来了题为《科技创新与能源、动力、环境关联——工程热物理学科标志性科学家回顾与基础学科研究体会》的学术报告。聂超群首先回顾了在热力学、传热学、传质学和气动力学四个领域内杰出科学家的重要工作,让同学有了对学科的第一步认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紧接着,聂超群谈及了自己对于创新的看法,认为创新对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还介绍了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工作,让同学了解到了聂老师研究领域内的前沿。演讲途中他还谈及到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人的一辈子有两个方面的追求,其一是物质的,另一个则是精神的”,聂超群接着说道,“你想想看,当你站在国际舞台上向全世界讲述你的研究成果,你发现全世界只有你能对这个问题作出解释,多美好。”同学们立即爆出了笑声和掌声,而聂超群接着“泼冷水”——“做科研是很辛苦的,同学要做好充分准备”。他还谈到了做研究的方式方法,“知识不但要专,而且要广博,才能深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聂超群对于一位同学提出的“中国发动机技术与国际差别”问题的回答有所体会,不妨于此列出答案,聂老师谈到中国和国际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四方面“驱动设计方法和多级匹配与国际相比落后;第二,燃烧室稳定性的燃烧理论不领先;第三,我们弄不出高温液片,冷却技术不行;最后是控制理论的欠缺”。聂超群随即引发的是同学们对于核心技术的思考,“电视不是我们造的、手机不是我们造的,我们中国没有核心技术,这是很可怕的”。这点确实让记者感触颇深,也即刻对科学研究工作者萌生了敬佩之情,真的希望这些新的营员能肩负起核心科技创新的任务,为中国的核心技术研发作出贡献。

上午讲座最后的安排是由来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实验室的代表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实验室的相关情况,也为下午实验室参观奠定基本知识基础。在介绍实验室的过程中,也让同学了解到了目前各个实验室的研究动态,掌握了这一领域内的科技前沿。

参观实验室,体验科技成果

上午实验室介绍的讲座,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目前拥有的7个实验室(中心)都有代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相关情况,7个实验室(中心)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循环流化床实验室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燃气轮机实验室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传热传质研究中心储能研发中心。下午参观的实验平台包括7个,它们是:新型燃气轮机循环试验台、通风瓦斯蓄热氧化实验台、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三级低速轴流压气机实验台、燃烧试验台、煤气净化实验台、先进燃烧技术实验台。
    每个实验平台都有老师为营员做出讲解,介绍了实验平台的基本原理、实验平台的创新点以及实验平台技术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感兴趣的同学都认真聆听,并提出了丰富的问题的。研究所研究员徐震向记者形容到这届学生的特点时候说:“一开始感觉都不爱发问,但是后面挺活跃的,提出的问题都还是比较能切中技术的要害的”。

记者观察到很多同学都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在实验室平台与老师积极交流,来自山东大学的贾红娟同学对于HAT循环和热循环比较感兴趣,就一直向老师发问。“老师讲解都特别细致,很多东西都是在课本上都没接触过,很前沿,我的报考志向就是这里,和我本科专业很相关”贾同学最后谈到,“这几天体验下来觉得中科院科研能力确实挺强的,希望以后能在这里学习。”

后记

    一天的跟所采访于笔者而言,最大的体会在于“前沿知识听不太懂,但是科学热情体会深”。听闻到工程热物理所的种种成果,以及研究员们传授的研究思路,感受到此地乃藏龙卧虎。看到营员们在实验室参观时候的激动与欣喜,笔者外行地欣赏着,但确实也跟着开心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