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暑期学校】夏令营感想之做“乐观”的科学

  • 创建于 2012-07-31
  • 1808

有人说:“中国社会曾经是一个礼尚往来,热情好客得社会。然而现在的中国社会仅仅是对外国人如此,而对自己人却冷若冰霜。”在我成长的阶段中,我也在时时刻刻体会着这种改变,也十分怀念曾经楼上楼下过节串门时的场景。在马院长的讲座中,他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归结于“科学”,他说科学常常给人带来的是冷漠。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科学,恰恰相反,是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动力,使大家各自独立却又彼此依赖,既不抹杀了每个人个性和创造力,又用集体的智慧将这种创造力赋予实践。这是一种更为高等的集体关系,虽然不能说是热情似火,但也不是冷若冰霜。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人们彼此之间变得冷漠,变得互不关心了呢?

马院长在《感性的人和能动的实践》这一讲座中,提到了生活得快乐与否,主要取决于看待世界的心态。我觉得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人与人之间关系宏观的变化,应该是与人有关,而并不是“科学”的错。

从古到今,人们面对世界的态度长期的作用于生活中。从“女子伤春,男子多悲秋”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季节不同的态度,而人们对社会的态度,就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如今人们彼此冷漠,是因为人们对待社会的态度已经由乐观转向了悲观。40到60年代的青少年们有着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朝气和高追求。这种高追求的形成,是因为他们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们坚信将来他们什么都会拥有,因为他们拥有时间,人人都是平等的。这种朝气和高追求使得有着共同目标的青年们相拥在一起,抱成团一起向前努力。那个年代的人们,乐观向上,彼此之间也熟识人与人之间也无戒备。但是如今的我们,个人的努力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彼此之间的信息也很少互通,原因是大家并不再信任彼此,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乐观。总觉得何人分享的未来就不再是自己的未来,总觉得资源将被抢占,时间并不是好未来的保障。这种种认为不平等的消极心态,使得人们不在那么乐意共同进步。而总是希望独自前行。所以人们之间的“冷漠”其实是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消极态度所导致的。

综上所述,如何才能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而达到共赢呢?我觉得要做“乐观”的科学。40到60年代的科学就是“乐观”的科学。只有在工作者们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将来,相信时间,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资源共享,才可以将优势最大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